爱心养德传家风
--记通化市“最美家庭”卢振秋一家人的事迹
卢振秋夫妇都是共和国的同龄人,在几十年的工作和生活中,深深地感受到了家庭、家教、家风的重要性和对人生的影响。注重以爱心传家,主动担负社会责任,被评为通化市“最美家庭”。
从小培养孩子遵章守纪意识。在卢振秋的家庭,十分注重从小对两个女儿的思想品德培养,经常通过历史名人和现代英雄人物的书籍、讲中国的历史和许多尊老爱幼的故事等等方式,让两个女儿从小就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汗水换来的,从而激发孩子们的爱国热民情怀。教育孩子认真遵守《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让姐妹俩明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遵守道德规范、诚实守纪、热爱集体与人为善是一名好学生应该做的。在父母的教育培养下姐妹俩非常懂事、乐于助人,经常把自己的好书和同学一起分享,遇到同学需要帮助时,都能主动送去关心和帮助。有一次竟把家长刚刚给她们买的20本小楷本都送给了家庭贫困的同学。一九七八年儿子出生后,姐妹两个又帮助父母照顾弟弟,那时丈夫姜宝和调到了通化铁路分局组织部工作,两地生活三年,卢振秋就学校当老师,带着三个孩子既当班主任、又要照顾他们三个,整整度过了三个春秋。
言传身教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们从牙牙学语起就开始接受家教。孩子在学话、认字、练学习卡时卢振秋教他们用文明的语言。如:与人见面说您好、做错事情说对不起、别人不小心碰到你时说没关系。见到老人要称呼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平辈的要称呼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在公交车上车要主动为老人让座……。与此同时,卢振秋还带着两个女儿学生学雷锋做好事整整5年。两个女儿也一起去养老院扫院子、把自己不舍得吃的饼干送给养老院的老人。卢振秋随丈夫调到通化铁路局后在铁路软水所当工长,她带着女儿5年时间为无人照料的退休老职工打扫卫生、洗被褥。大年三十为老人包饺子,正月十五为老人送元宵,生日为他买蛋糕,两个女儿为老人吹蜡烛、演节目。
无私奉献关爱贫困儿童。1999年8月,当卢振秋一家人得知一贫困学生赵忠强的父亲有病,母亲离家出走,学习优秀却因无钱交学费而辍学时。便几经周折通过校领导找到了他,帮他交了学费,每天负责两顿饭联系了分局食堂。那时卢振秋的大女儿已经在铁路分局电子所上班了,中午有午餐。大女儿就把5元钱饭票送给了赵忠强,中午带他到妈妈家吃饭,晚上给他在铁路招待所定了餐,解决了赵忠强的早晚吃饭问题,三年时间里,支助赵忠强完成了高中学业。
父母的言行是孩子最好榜样,两个女儿从小学到大学都担任着大队长、班长、学生会干部、团干部,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获得奖学金。儿子从小学到大学都担任班长、学生会干部。她们在校其间经常帮助贫困学生,同学生病给同学买药,护理。儿子大学毕业,把自己的行李物品都送给了贫困同学。1997年他的一个同学家中出意外,他把自己的生活费2000元送给了那个同学,没有告诉我,后来是在他的信中发现他送钱的事。事后我问他,他说同学急用钱,我是班长,应该帮他,我每顿少吃贵饭菜就有了。儿子的举动让我们感到欣慰。
弘扬美德,志愿服务不图回报。2012年卢振秋参加了通化市志愿者协会,经常到敬老院、孤儿院、环卫处等地方做一些公益活动。2014年以后孙女、外孙女上小学了,一有时间他们也和姥姥走进志愿者的行列,常用她们自己省下的零花钱为孤儿院的孩子买尿不湿、卫生品和水果。她们是勇于奉献,助人为乐的好孩子,她们能够积极发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弱的传统美德,弘扬互助友爱的社会主义精神。她们在很小的时候就在妈妈的陪伴下参加了通化市聋哑学校的义捐活动,第一次接触到需要帮助的小朋友,之后又陆续参加了多种义卖活动,每一次她们都把自己的玩具和图书拿出来参加义卖。对于家庭困难的小朋友她们总是能伸出友爱之手,她们还用自己的零用钱和姥姥一起资助一位独臂大姐姐。在学校的“天使之家”活动中她们积极为同学捐献书本,并与留守儿童开展手牵手互助活动,将自己的文具图书、玩具送给她们。外孙女纪雨辰连续五年就一直把自己穿小的衣物送给一个生活困难的小朋友,孙女姜沛含书法写的好,春节期间和书法家们一起写对联义卖,得到的奖项送给敬老院和贫困学生。
现在卢振秋一家11口人,8名党员,1名团员,两名少先队员,两个女儿、女婿、儿子、儿媳在单位都担任各级领导职务,多次受到各级表扬。外孙女还被评为吉林省美德少年。卢振秋老俩口总是经常告诫孩子们在工作岗位上要严格要求自己,廉洁自律,用实际行动带领一家人,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觉服务社会。卢振秋在铁路系统工作37年,老伴儿姜宝和在铁路分局站段工作了42年,曾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三八红旗手、通化好人、吉林好人、吉林省优秀志愿者、通化骄傲、道德模范提名奖;她的家庭被评为通化市最美家庭。
(东昌区关工委 宋丽娟供稿)